從“直升機”變“割草機”:父母管太多,真的是傷孩子最深的毒藥
作者:主創團·遇見小媛
最近,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:
“孩子應該摔的跤,那就摔去;孩子應該自己吃的飯,自己塞進嘴;孩子跟小夥伴打架,那就去打一架……你控制好自己的本能,教育就不知不覺地發生了。”
但遺憾的是,道理大家都懂,但真正遇到此類情況,還是會有父母上前爲孩子掃除一切障礙。
這種確保孩子遠離人間疾苦的現象,被稱作是“割草式”育兒。
【小品文】陳育律/牙一般的小事
於是乎,父母爲養出“完美”的孩子自豪,孩子卻正因過度養育而感到無助。
面對親子關係中的愛與痛,我們該有怎樣的覺知呢?或許,這篇文章有你想要的答案。
“多管閒事”的媽媽,讓孩子說出最“狠”的話
《零零後》這部紀錄片中,曾跟拍過一羣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成長經歷,讓人看完受益匪淺。
剧本的诅咒
奧本海默紅什麼?六大必看焦點帶你看!
男孩錫坤兩歲時,就被送進了幼兒園。
那時他會把同學的鞋、玩具扔進垃圾桶;“煮麪條”時,把麪條放在火上烤,再撒一把鹽,這樣就能聽到鹽在火中爆掉的聲音。
他好奇地探索着外界,是公認的“熊孩子”。
但鏡頭來到十年後,彼時的錫坤尤爲內向,接受採訪時也一言不發。
積極投入國際賽事!保時捷準備好爭奪Formula E電動方程式和世界耐力錦標賽冠軍
還是媽媽對着鏡頭,吐露了兒子說過的一句話:“他說,媽媽我想回你肚子裡去。”
赵寅成、韩孝周《偶然3》合体超甜!他帮「老婆」提包放闪:我们是夫妻
比起外面的世界,似乎媽媽的庇護更讓孩子感到安心。
爲什麼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,會變得這般怯弱呢?
原來,媽媽爲錫坤掃清了成長路上的所有障礙,卻也阻礙了他的個性發展。
錫坤五歲時想當魔術師,她覺得不靠譜,便隨大流給孩子報了英語培訓班;
想改變兒子內向的性子,就強行把他推到臺上表演,忽略其感受;
勝利是一種心態:梅西與C羅「世紀棋局」,兩大球王的世界盃最後一搏
後來孩子小升初面試,她不僅全程陪考,連臺詞也會替兒子準備好。
我們可以看到,校外的鏡頭下,錫坤出現在哪兒,媽媽就會跟在哪兒。也不難感受到,用力去愛的媽媽,隔絕了孩子與外面的世界。
正如教育家贊可夫曾說:
男篮辽宁双星背锅:赵继伟关键两罚不中 张镇麟丢绝杀直接投降
“我們替孩子把事情都想完了,都做完了,那孩子只會處處依賴我們的幫助。”
健康管理最強後盾!三星Galaxy Watch6系列搶先登台 8月4日起開放預購
任意一種愛,只有在被需要時給予,纔會變得珍貴。親子關係中,亦是如此。
孩子遇挫向父母求助,父母予以支持和鼓勵,是愛;但他們若還沒嘗試一件事,父母就以“危險”爲由爲之擺平障礙,那這是枷鎖。
事事爲孩子操心,他們難以自立生活。
讓他們有能力自由行走,而不是替他們走完半生,纔是最好的家庭教育。
玩家国度 华硕M8H主板京东售价2199元
從直升機變割草機,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一點也不少
这7种花,名字都吉利,养在家里最适合,家人顺当运道好
事實上,像錫坤媽媽一樣的父母並不少見,網友把他們形容成“直升機父母”的進階版。
因爲這類父母不會盤旋在上空準備救援,而是像“割草機”一樣,替孩子剷平所有障礙。
新零售和直销的区别是什么?新零售是传销吗?
比如,孩子寫作業拖沓,會直接替他們完成;擔心孩子吃不飽,便拼命追着餵飯;到了換季時節,總是以個人判斷給孩子增添衣物。
所有事都是父母在“親力親爲”,只爲讓孩子少受苦,少走“彎路”。
但父母卻不知,這種無微不至,反倒成了傷孩子最深的毒藥。
1.幫孩子收拾殘局,他們難有擔當
美國《紐約時代週刊》曾做過一項有關成人子女與其父母行爲的調研。
結果顯示:11%的家長會爲有自主能力的子女去收拾殘局。
比如:他們記着孩子提交論文的最後期限,替孩子代做各種項目預約。
這些本該孩子完成的事情,卻逐漸被父母代勞,讓人不得不深思:幫孩子收拾殘局,就是好家長嗎?
育兒專家李芷怡在《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》中就此指出:
不少父母以愛之名爲孩子做事,事實上只是讓孩子更依戀自己,僅此而已。
但親子之間,總會分離。
孩子學不會做力所能及的事,往後遇到問題,第一時間也只會找父母,而不是自己解決,變得沒有擔當。
2.爲孩子打掩護,他們難辨是非
生活中,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景:
孩子犯錯了,一句“他還小”這事兒就翻篇了;孩子摔倒了,一句“都是地板的錯”就沒了下文。
父母這麼做出發點,是想哄着孩子,可也很難讓他們養成正確的是非觀。
前五月銷售近8,500輛 比亞迪電動車以色列熱賣!
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?於孩子而言,沒有概念。 他們只會通過外界的反饋去判斷。
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:“教育錯了的孩子,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。”
名家观点》张树华:像是一面镜子 戈巴契夫的迷思与西方谜局
父母的有意“掩護” ,會讓孩子覺得凡事做錯,責任都不在自己。
野村全球基础建设基金 热募
長此以往,只會助長孩子“以身試險”的個性。
黑暗里,走廊下的东西
蔡英文拜访李登辉 送上药膳鸡汤
3.替孩子做決定,他們難有主見
拜师九叔 小说
前些天逛街,遇到一位媽媽帶着女兒買衣服,讓我印象深刻。
期間,女孩幾次拿起喜歡的衣服看向媽媽,等到的迴應卻是:
“這衣服設計太複雜,到時候換洗不方便。”
“這件顏色太淺,不耐髒。”
「挖呀挖」美女老師直播帶貨月銷售額1000萬新台幣 惹網友兩極評論
從最初的滿心歡喜,到最後只能接受媽媽選的衣服,女孩眼中只剩失落。
在親子教育中,最有殺傷力的話,不是“我不愛你了”,而是一句“爲你好”。
有些父母,小到生活起居,大到學習工作,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,只爲他們將來少受點苦。
可失去選擇權的孩子,不會感激父母,只會習慣依賴和甩鍋。
對孩子嚴而有愛,但不溺愛
345㎡!270°三面屏俯瞰珠江!琶金珠买家狂喜!
超強透視 時空老人
有人擔心讓小孩子做家務,會受傷,可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與鍛鍊。
爲人父母,對孩子嚴而有愛,但不溺愛,纔是智慧。
下面三個方法,分享給大家。
1.做顧問型父母,讓孩子自主選擇
在《自驅型成長》這本書中,有個觀點提到: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,應該當他們的“諮詢顧問”,而不是“老闆”。
广(州)汕(尾)高铁迎来开通后的首个国庆假期 受旅客热捧
原因在於,孩子缺的是指導,而不是被人規劃。
一味包辦的人生,看起來的確會順風順水,但孩子無法掌控生活,也更容易失控。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是村上春樹 粉絲沮喪遺憾
當他們疲於各種興趣班、網課的學習後,笑容全無,只有父母成就滿滿。
她被誉为娱乐圈最干净的女星,低调嫁制片人老公,出道多年零绯闻
可見爲孩子好,不是用一紙計劃表困住他們,而是讓他們自己做選擇。
比如,報興趣班時,先詢問孩子的喜好;要做規劃時,先聽聽孩子的想法。
部落巡禮!探索人之島的生命起源之旅,從徒步開始
先引導他們思考、做決定,父母的注目纔有意義。
2.懂得把愛隱藏,爲孩子計深遠
勤業眾信籲企業提高對員工權益重視 彙總五大員工獎酬制度及稅務規範
網上看到過一則動人的真實故事。
一個失明的小女孩,每天手持盲杖獨自去上學。家校之間不足五百米,她卻需要15分鐘才能到達。
而她媽媽每次都只是悄悄跟着,在過馬路時爲她阻擋車流。有時女孩失去方向急哭,媽媽便跑遠,在電話中爲她指路。
明明可以直接接送孩子,爲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呢?
马斯克嘲讽泽连斯基:全世界都在筹钱搞建设,就他在筹钱买武器!
媽媽說:“希望她學會堅強,往後遇到困難也能自己克服。”
看得見的愛是關心,藏起來的愛也是用心良苦。
知名互联网大厂2024校招,13所985遗憾“无缘”,川大口碑还在
正如一句話所說:“最高級的愛,是隱秘而不被看見的,於無聲處,爲孩子計深遠。”
独行侠前锋即将裁掉,诸多季后赛球队争相争夺
總有一天,父母要和孩子分離。
有些苦,得自己受,才最深刻;有些路,要自己走,才能長遠。
澀谷街頭「千葉霍格華茲」受訪施法自備音效 日版哈利波特聲優也笑噴
養育孩子,不只有爲他們遮風擋雨,站在他們身後注目,也是一種愛。
新零售和直销的区别是什么?新零售是传销吗?
3.不替孩子走路,只給他們引路
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說:有些孩子一出生,父母就已經在掐着日子開始高考倒計時了。
幽默又心酸。
不少父母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,但卻忘了;父母的養育態度,也是起跑線。
不難發現,有時孩子走在路上,嘴上一句“累了”要抱,心疼他們的父母立馬就能響應。
這樣本沒錯,但也要知道,孩子嘴上的“累”,是看人下菜碟。
父母寵着,那他們走幾步就待在原地走不動了;父母若不慣着,小孩子的精力充沛,比成年人表現得還有耐力。
因此,當“不想”、“不會”、“不行”成爲孩子的口頭禪時,父母可以說“你長大了要自己面對困難”,而不是說完“讓我來”後,替孩子擺平一切。
不替孩子走路,只給他們引路,纔是真正的教育有方。
“割草機”的教育方式,能讓孩子一路平坦,但同時也剝奪了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。
而人生本就跌宕起伏,充滿變數。
父母可以爲孩子遮擋一時的風雨,卻難以一生伴他們左右。
就像心理學家派克說的:“真正的愛,不是單純的給予,還包括適當的拒絕,及時的讚美,得體的批評,恰當的爭論,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。”
家庭教育中,不做多管閒事的父母,遠比傾盡所有的愛更有分量。
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,才能還他們一個完整的人生。
與天下父母共勉!